當ISO標準遇上土家硒貨,認證如何成為破局密鑰? 6月9日,利川市市場監管局以第十八個世界認可日為契機,以“認證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縣域經濟提檔升級”主題,通過“標準診療+案例破壁+生態賦能”組合拳,讓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激活縣域經濟的“數字引擎”。
活動現場,漢德認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專家組用“流程圖解+缺陷找茬”互動教學,指導企業把國際標準轉化為“看得到的流水線優化、算得清的損耗降低”。利川市睡芙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譚曉宇表示,公司用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從良種、良技、良法入手,強化種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與省內多家高校合作,研發休閑食品等深加工產品。
目前,利川市莼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1.2萬噸,預計今年產值突破1.5億元,出口量占國內出口總量的80%。
不同于傳統認證監管模式,利川市市場監管局亮出服務組合拳,將對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質量認證的中小企業,給予一定金額的認證費用補貼;對開展質量技術改造、創新的中小企業,給予項目資金支持。此外,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出“鄂質貸”,有效拓寬融資渠道,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別以為認證只是拿張證書,我們靠它敲開了外地客商的大門!”利川市朝暉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保山現場曬出成績單,通過供應鏈協同認證,構建起“龍頭認證+鏈條升級”的生態矩陣。
“我們要讓認證成為小微企業的‘生長激素’。”利川市市場監管局局長羅洪濤在活動中透露,目前,利川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已成功躋身湖北省提升質量“一站式”服務站,將在利川中小企業質量提升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局將在農產品、文旅等領域構建“標準-認證-品牌”全鏈條賦能體系,漢德認證助力“利川質造”成為武陵山區高質量發展的新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