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協會自身服務能力,更好地為行業提供高質量服務,掌握國家大政方針,11月10日,協會特邀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國際處郝欣處長與中國質量中心產品六處于潔處長分別圍繞“質量認證國際合作機制及現狀”、“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合格評定新機遇”等主題為協會全員進行培訓。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黃繼先、副秘書長徐德峰、董德山出席,周琦副秘書長主持培訓。
郝欣處長詳細介紹了技術性貿易措施和我國認證國際合作機制及現狀。他提到,質量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貿易便利化工具和技術性貿易措施,國際合作的宗旨是積極推動雙邊互認、參與多邊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領域的合作;推動中國認證機構“走出去”;積極提高認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日前,我國參加了21個合格評定國際/區域組織,已簽署15份互認協議和127份雙邊合作互認安排。通過加入國際互認體系,為對外貿易交往搭建互信橋梁,有效避免或減少國外技術壁壘,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便利對外貿易發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于潔處長從碳達峰碳中和的國際國內背景與政策、碳達峰與碳中和基礎以及碳核查、核證與評價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介紹。重點講解了溫室氣體、碳達峰、碳中和、MRV等含義;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市場)的基本原理;全國碳市場的框架流程、企業碳排放數據報送與核查程序及企業碳排放報告核查程序;中國自愿減排項目(CCER)開發基本流程、審定及備案相關內容。
協會作為檢驗檢測認證的行業組織,現有會員單位672家;協會積極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是國際人員認證協會(IPC)全權成員,承擔全 國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61)秘書處工作,對口國際標準化組織合格評定委員會(ISO/CASCO),100%跟蹤轉化ISO/CASCO國際標準(詳見http://openstd.samr.gov.cn/bzgk/gb/index),支撐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制度的建立。
據了解,國際標準 ISO/IEC17029《合格評定審定與核查機構通用原則和要求》目前已由SAC/TC261組織等同轉化國家標準。該標準可供各類審定與核查機構使用,也可作為認可機構開展認可或審定與核查機構開展同行評審的工作依據,并可作為國際組織、區域組織、政府部門、監管機構、方案所有者、行業組織、公司、客戶或消費者等各有關方面采信或使用審定與核查機構的依據文件。該標準與ISO14065:2020《環境信息審定與核查機構通用原則和要求》結合使用,將可為綠色債券、溫室氣體等的審定與核查活動提供有力的標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