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AA培訓部舉辦了“實驗室認可及認可數智化轉型系列第二期”公益直播講座,助力實驗室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革新與數字化轉型需求,聚焦實驗室認可三十年發展歷程及AI時代下的轉型方向。
回顧三十年歷程,夯實認可發展根基
講座首環節系統梳理了我國實驗室認可工作三十年的發展脈絡。自上世紀90年代起步以來,實驗室認可體系在政策扶持下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已構建覆蓋生物醫藥、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關鍵領域的國際化認可網絡。近十年間,認可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15%,全國獲認可實驗室數量突破萬家,顯著提升了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的公信力與國際互認水平。
賦能醫學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提質增效
針對醫學領域,專家深入解讀實驗室認可在推動標準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通過ISO 15189等國際標準實施,醫學實驗室在質量管理、技術能力及結果準確性方面實現全面升級,為臨床診斷和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提供了可靠保障。案例顯示,獲認可醫學實驗室的檢測報告國際互認率達95%,有效支撐跨境醫療合作。
AI驅動轉型,技術融合引領未來
面對人工智能浪潮,講座重點探討了實驗室認可的數字化發展方向。專家指出,大數據分析、物聯網(IoT)及區塊鏈技術正深度融入檢測流程,推動“智慧實驗室”管理模式創新。與會專家亦剖析了AI時代下的潛在挑戰,包括數據安全風險、技術標準滯后及復合型人才缺口等。
本次講座設置實時互動環節,觀眾就AI倫理邊界、中小實驗室轉型路徑等熱點提問,專家逐一解答,氣氛熱烈。培訓部將持續推出數智化轉型系列專題活動,助力行業把握技術變革機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