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國認證認可協會認證認可政策法規研究與咨詢工作委員會/認證技術專業委員會會全體會議在福州聯組召開。本次會議作為“2025認證技術提升周”系列活動獨立單元,緊扣“弘揚工匠精神,提升認證公信力”這一主題,聚焦國家政策落實、公信力專業化、產業政策融合、共性技術探討、行業現狀分析、AI智能共應用、規范認證規則等問題進行探討,全面部署后續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認證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繼先出席會議并做總結發言,副秘書長董德山做專題報告,眾多機構代表與會并建言獻策。
黃繼先對兩個委員會近年來助力行業發展方面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他指出,兩個委員會應發揮平臺積聚作用,圍繞戰略定位升級、人才與機構建設、創新驅動構建和委員履職要求等方面,深入領會國家政策要求和行業主管部門對于未來產業發展的整體布局,將質量認證工作提升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助推生產關系體制機制調整適配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高度,從國家大局和國際格局出發,履行行業使命,不拘泥于具體技術和業務細節。 他表示,兩個委員會要切實提升戰略思考能力,致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的認證技術專家,通過理論研究、先行試點,固化形成指引未來發展的政策建議和技術成果。從業機構應進一步強化自我認知與責任擔當,以更高的視角參與行業政策制定和規劃部署。 他強調,要始終探索和創新路徑方法,應對市場變化和“走出去”國際化融合適配要求。充分借鑒其他行業經驗做法,吸納經濟社會創新成果和專項領域技術轉化,構建行業的創新驅動的生態。進一步提升委員履職盡責意識,提升提案質量,將政策研究和技術深化合力推進,緊抓機遇、穩中求進,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董德山做《新時代認證工作的價值和發展方向》專題報告。報告從認證工作的戰略價值,未來改革方向系統闡述了對新時代認證檢測工作的再認識,著重強調要突出體現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對產品、企業、經濟活動的促進作用和牽引作用,提出下一步改革思路。報告指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是“國之大者”,核心在于掌握對產品、企業、技術和產業的評價權和話語權,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支撐,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工具。該報告同時圍繞公信力不足的底層邏輯和國際化發展的突破路徑進行了切實分析,強調制度創新和技術升級的基礎作用,指出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對認證模式和質量管理方法的促動和突破,報告強調質量認證工作應從單存關注體量數量增長,向全球競爭角度的公信力提升、采信外延拓展、專業服務賦能方向調整。
會上,與會委員圍繞會議主題,通過結合自身實踐感受,就管理體系與企業發展階段的有機結合、國際貿易競爭力提升,行業數據挖掘整合和知識的積累,新技術手法(AI技術)應用與現有規則的制約機制,人才隊伍職業素養和執業準則,提升機構競爭力和專業技術能力,行業自媒體發布信息趨勢和正確認證價值導向引領,制度所有者缺失導致的公信力提升的路徑單一,技術性貿易壁壘手段的被動應對和主動不足等方面進行交流與探討,并就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提升認證監管效力等提出關于后繼改革發展的思路和建議。